民营经济“特长生”是如何练成的

纵观全省,将新乡称为民营经济的“特长生”,一点也不为过。

翻开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新乡民营企业的发展可谓精彩纷呈,既有脱胎于县级小厂的企业成长为世界500强的励志传奇,也有大型集团黯然退出市场舞台的唏嘘故事。

为什么有的企业能经住时间考验得以生存,而有的却折戟沉沙?为什么心连心、卫华、华兰生物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有的却陷入泥沼停滞不前?产生影响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这不仅是众多企业关心的问题,也是地方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8月19日,全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现场会在新乡举行,交流经验做法,部署下步工作,促进全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召开之际,提前来到新乡,探寻这里民营企业“长青常新”的秘籍。

聚焦“成长”保障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人们常用这样一组数据来强调民营经济在我国的地位,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但这一数据用在新乡身上却显得并不精准,不是不符,是还不够。

据统计,新乡市目前有民营经济经营主体59.16万户,占到全部经营主体的97.70%。在新乡,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近85%的税收和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

不仅如此,在新乡市11家上市企业中,有9家是民营企业,11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有10家是民营企业,全市的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占比均在98%以上,并且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位。

今年上半年,新乡市民间投资增长16.5%,民营经济依旧保持着很高的活跃度,在新乡经济社会发展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这个角度看,将新乡称为民营经济的“特长生”,确实一点也不为过。

也正因此,作为民营经济中的主角,民营企业的发展自然也是新乡市委、市政府一直关心研究的主要课题。而成长,则是这道课题的真正核心。

衡量一家企业的发展成色,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尺度。多个研究机构曾发布数据,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较短,在众多复杂原因中,粗放的管理方式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条。

“一些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产权不清晰、产权结构不合理、企业治理不规范、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都成为企业成长道路上的风险点,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提质增效。”新乡市工信局局长宋光旭解释道。

新乡民营经济的优势在中小企业,活力在中小企业,数量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占比达到98.8%。

如何保障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地方经济行稳致远?

制度是解决难题的钥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是关乎企业开拓市场、从无到有的问题,却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

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并在今年年初召开推进会,吹响了民营企业规范发展的时代号角。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和廉洁风险防控。

“新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响应党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新乡市市长魏建平分别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态,鼓励企业家坚定信心、尊重规律、敢闯敢干,聚焦主业、坚守实业、办好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当好推动新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为此,新乡市深入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十大行动”工作部署,不断丰富“引、领、育、服”工作内涵,因势利导、因企制宜,积极探索完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七大模式”,形成了基础扎实、特色鲜明、梯度发展的培育体系,涌现出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民营企业,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7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2家,均居全省第二位。

探寻“路径”七大模式助企破题成势

去年,心连心集团以34.30亿美元的营收登上《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这也是新乡唯一入选企业。

从一个只能生产合成氨的县营小氮肥厂,到年产超过500万吨化肥和200万吨化工品,总资产超300亿元的国家大型煤化工化肥企业集团,心连心的成长秘籍是什么?

“我们15年前就成功在香港上市,这是公司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在心连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兴旭看来,再先进的技术、再雄厚的资本,如果不能通过适合的管理进行高效的利用,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产生不了应有的效益。

2009年,心连心借助上市的契机,建立起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成的符合法律要求的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使公司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在确保审计独立、决策科学和稳健发展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增加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建厂50余年,心连心实现了持续盈利、从未亏损,表现出了超强韧性。

就在心连心稳步成长的同期,也不乏一些企业,甚至是曾经的地方龙头企业,因为草率决策、盲目扩张,经营陷入被动;或因为企业家的违规操作,使公司陷入重大危机;或因为家族式管理,风险不断累积,最终走向破产倒闭的结局。

“对于如何破题,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条件各不相同,必须分类引导、因企施策。”新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祁文华说,新乡市探索形成了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七大模式”,帮助企业让优势更优、强项更强。

通过上市拓宽融资、完善内控制度、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创新研发“四位一体”,不断提高治理效能,这是心连心的选择。

推广这一经验,新乡市加快推进“规改股、股上市”进程,开展“登顶太行”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3年来新培育上市公司6家,总数增至11家。

而位于卫辉市的银金达集团选择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管理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出了“国家战略企业化”的发展理念。基于国家对绿色聚酯产品的迫切需求,银金达转型进军功能聚酯产业,自主研发生产的PETG系列新型环保包装材料,打破欧美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也有企业选择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径。河南泰隆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ERP、MES等系统建设,搭建配电监测智能云安全预警平台,不仅让运营成本降低13.4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6.52%、产品不良品率降低66.60%,更为重要的是保障了电力设备安全运行。

除此之外,引导企业聚焦创新、营销靶向提升,中誉鼎力健全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企业向“矿山+工业互联网”的现代化企业转型;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豫北转向引入战略投资者,由国有控股转变为包含国有股东、民营股东、战略投资者、核心团队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加快上市步伐;深化“青蓝接力”,鼓励民营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破解家族式管理、本土化经营的瓶颈……这些都成为新乡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探索。

而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产业链条的完善。华兰生物、驼人医疗器械等4家企业入选全省链主企业,长垣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乡县获授“中国封头之都”“振动之都”,原阳县入选全国“2023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2023年,新乡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首次突破2000家,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轻纺、生物与新医药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化工、电池及新能源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系统谋划破解“三个问题”厘清推进逻辑

长青常新,是每个企业家的期盼,但改革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正视问题、直面困难,需要勇气和决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虽然企业是毋庸置疑的主体,但面对存在的主客观难题,也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和引导。”宋光旭说道。

据悉,新乡市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想不想”“能不能”“好不好”三个维度,积极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宣传示范强信心,解决“想不想”的问题。充分尊重民营企业意愿,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引领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训计划,累计专题培训60余场;组织企业家交流活动10场,分享企业上市成功经验,推动企业由传统“家族文化”向先进“企业文化”提升;突出标杆引领,深入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工程,选取11家管理规范、主业突出、发展前景好的重点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对标提升,目前已培育200亿级企业1家、100亿级企业3家。

培强扶小促发展,解决“能不能”的问题。建立重点上市企业后备库,成立服务专班,一对一明确服务专员,开通“绿色通道”制度,强化后备企业要素保障,目前共确定省首发上市重点后备企业32家,市级上市后备企业63家;围绕民营企业在企业制度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成本提高等问题,允许分期缴纳部分税款、落实各类奖补政策,同时依托新乡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为后备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组合融资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1.1万笔、182亿元,均居全省第3位。

新乡市还制定了《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评价考核细则》,对企业资料进行评分并反馈问题,累计组织调研和协调会60余场,协调解决企业股改、上市等问题60余个。据抽样调查显示,新乡市具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占比已达70%以上。

降本增效强服务,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持续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做好“后半篇文章”。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累计培育省级智能车间(工厂)114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26家,数量均居全省第2位。今年6月,新乡市成功申报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将获得中央亿元资金奖补;强化人才支撑,围绕企业需求搭建高层次人才供给库,成立新乡人才战略联盟,累计延揽各类人才4.98万人;注重文化浸润,深入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将“新商课堂”打造成为企业家成长的“赋能器”。

新乡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促进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乡将继续在鼓励引导、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引导民营企业不断优化产权结构、提升治理效能、健全管理体制、突出创新转型,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事业有序传承,有效释放存量经济潜能,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