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散装”到“精装” 蝶变有何密码

漫步河南二七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二七经开区”),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杂乱的厂房早已不见,一排排智能化工厂悄然而立,电子信息、新材料、智慧物流、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低碳科技型企业在此聚集。

2022年二七经开区正式成立,从传统散乱的布局到高楼林立、企业集群、产城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如今已初具规模。

近日,专访了二七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卫东,深度解析二七经开区如何构建全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换道转型,构建经济建设主阵地

二七经开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近年来有哪些发展变化?

陈卫东:二七经开区作为全区经济建设主阵地,正在深入实施二七区委区政府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紧盯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企业服务三大核心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随着开发区改革工作的深入,这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固化认知的城乡接合带,大面积拆迁安置留下的断壁残垣,到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聚集,现代化工厂排排而立。

如今,二七经开区招商引资“磁力满满”,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2023年至今,二七经开区有关人员赴上海、苏州、北京等先进地区招商40多次,累计签约重大项目60多个,协议金额超200亿元。

招得来,留得下,坚持“项目为王”,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今年以来,二七经开区推进重点项目46个,截至7月底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67%。

二七经开区共引育研发中心61个、“专精特新”企业29家、科技型企业146家。

做强优势产业,打造“三区三轴”产业布局

2021年9月,河南省启动开发区改革。在这轮改革中,二七经开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发展至今形成了怎样的产业布局?

陈卫东:二七经开区强化经济发展职能,取得了良好成绩:2023年度全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考核中位居第二档(200亿至400亿元)第6名,比2022年提升了26个位次;2023年郑州市开发区“四挂钩”考核中市内六区排名第一。

二七经开区作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现代食品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吸附效应明显。初步形成低碳科技型工业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沿嵩山路打造科技型数字经济成长轴,沿大学路打造现代都市服务业核心轴,沿京广路打造总部经济培育发展轴的“三区三轴”产业布局。

创新引领,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二七经开区有哪些先进改革机制及创新举措?

陈卫东:二七经开区顺利完成马寨产业集聚区与二七新区的整合,整合后的二七经开区列入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理序列。

在发展空间方面,调整用地规模为9.21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占到60.38%。在产业定位方面,实施高成长服务业和低碳科技型工业“双轮驱动”,构建现代食品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2+1”产业体系。在优化管理机构方面,创新“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由二七投控有限公司组建团队作为开发区平台公司进行运营。在明晰主责职能方面,开发区从本质上回归经济属性。在创新举措方面,探索实施全员招商、重大招商项目分包等系列举措。同时探索实施“44335”服务企业新标准,助力企业安心扎根、快速发展。去年以来,累计解决企业各类问题90多个,企业满意率达95%。

补短板强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七经开区目前有哪些短板?未来如何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陈卫东:二七经开区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等方面发展成效显著,但在链主企业集聚带动,产业链强链、延链方面还在发力,基础设施配套还需补强。

下一步,二七经开区将着力招引“好大优”项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强化要素保障、全面提升营商环境,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项目落地率和投资强度;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推动现代食品和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强化全体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强化部门联动并全程密切跟踪,帮助企业破解难题瓶颈,为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二七经开区计划通过主导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到2028年晋级全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营业收入超400亿元档次。到2035年,力争进入“千亿级俱乐部”,打造一条500亿元的主导产业链,构建相互依存关系更强、产业配套更完善的产业集群和优良的产业生态。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