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市走出以生态治理助力产业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向美行 产业向绿转

经过对热处理喷嘴的升级改造,回收利用高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高炉煤气替代天然气,每年可节能150吨标煤,相当于1000户普通人家一年的用电量,7月25日,河钢集团舞钢公司科技部冶金工艺研究所主管付冬阳向记者罗列一份“绿色账单”。

近年来,该公司借助类似的生态治理手段,对32个产品品类专门成立32个攻关团队,“软”“硬”兼施、添绿增效,通过“以钢炼钢”、变废为宝,每生产一吨再生钢碳排放量可以降低63%。企业借助优化全流程生产工艺减少碳排放量,为转型发展注入“绿色血液”。

以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舞钢市在节能减排领域探新路、谋新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舞钢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区域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探索建立“协同联创、协同治理、协同转化、协同宣教”四项机制,全面加快美丽舞钢、生态舞钢建设步伐。市域内负氧离子含量年均浓度保持在每立方厘米3100个,达到空气清新度等级5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连年稳定在300天左右,今年1月成功摘得“中国天然氧吧”气候生态品牌,走出一条以生态治理助力产业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

现有企业强化能耗、水耗、环保、安全和技术等标准约束,为域内新增项目落地、新兴产业发展节约腾挪出更多的资源指标。在“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成为该市另一家支柱性企业安钢集团舞阳矿业公司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选项”。

作为全国绿色矿山示范企业,舞阳矿业公司牢固树立“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发展理念,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用绿色创新技术、工艺和装备淘汰落后产能,促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据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洪彬介绍,公司瞄准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矿山目标,依托庞大的人才队伍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已先后完成10余项重大技术改造,多项在省、平顶山市及安钢集团系统获得科技进步成果奖,其中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深部矿床上行式绿色开采关键技术与示范、“六大平衡”系统管理法等在矿山生产中应用,罗寺沟尾矿库细微细粒尾矿堆存技术研究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公司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已实现了工业废水、固体废物、大气污染零排放,厂区绿化率80%以上,已建成八台景观广场、清风园、矿石博览园等10余处工业旅游景观,绿色矿山呈现新面貌,初步实现矿区变景区的目标。”吕洪彬说。

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舞钢市,在扩绿增绿的道路上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该市不断擦亮“绿”色金字招牌,实施全域扩绿增绿,统筹实施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六化”建设,推动城乡绿化从“偏重数量”向“量质并举”转变,目前已建成10个千亩以上林业基地和近30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森林乡村,域内林木覆盖率达到53%以上,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绿色底气更加充足,绿色宝库更加充实。

位于庙街乡人头山村的千宝农业种植公司,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白茶种植产业,“江北第一白茶”辐射带动周边近10个村庄,昔日荒坡野林成功“变身”群众致富、村集体增收的“金山银山”。

像人头山村以“生态”养“生态”一样,绿色产业转型突进,正在让舞钢市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企业通过生态资源加速“变现”,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该市不断向生态要效益、向特色要出路,目前已创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9万亩(1亩≈666.67平方米),认证“两品一标”产品18个,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18个产品入选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肉鸽、食用菌、白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年产值分别达2.89亿元、2.6亿元和1.8亿元。

从经济转型到社会发展,绿色始终是该市城市特质中的最亮底色。该市采取“宣教+示范”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矿山等绿色创建活动,激发各领域各行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累计创成地市级以上节约型公共机构50家、绿色学校95所、绿色企业6家、绿色社区4个、绿色矿山2家,取得了“创成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目前,每周四的志愿者服务日,该市常态化推进“宣教+志愿服务”,以机关结对帮、党员带群众、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引导开展植树护绿、清河清路、清洁家园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让“志愿红”守护“生态绿”的一系列“习惯动作”,企业及群众已形成了“人人倡绿、人人植绿,人人护绿、人人享绿”的绿色发展共识。

来源:平顶山新闻网